中国起源地-中国起源地官方网站

国研张晓欢 :抓好乡村振兴的三个关键

2018-11-20 14:26| 发布者: 起源地信息中心 |来自: 瞭望智库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战略,是解决我国乡村区域不平衡不充分的迫切需要,是补齐我国区域和社会发展短板的必然要求。我们需要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城乡互动的客观规律,抓住“牛鼻子”,补齐乡村发展短板, ...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战略,是解决我国乡村区域不平衡不充分的迫切需要,是补齐我国区域和社会发展短板的必然要求。我们需要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城乡互动的客观规律,抓住“牛鼻子”,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形成城乡共生、共享发展的良好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直面三个关键问题

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直面乡村人才流失、“三块地”入市和城乡融合发展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我国城乡差距和农村人口流失问题严重。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人口从农村迁出流入城市,某种程度上抽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相对稀缺的人才资源,也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但是,比城乡现实差异更可怕的是,一些地区的乡村振兴思路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他们期望推进以乡村地块为核心的全面均等化,不惜花费巨资在不适宜工作和居住的地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试图扭转农村人口流向和彻底消除城乡差距,这不仅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还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浪费。一些地区甚至还存在竭力阻止人口市民化的现象,殊不知人口市民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第二,“三块地”入市政策落实难度大。

承包地规模化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农村承包地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标准化是释放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活力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农地规模化运营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尚有较大差距。如欧盟20多个成员国的农场平均规模是6公顷(90亩),美国农场平均规模是180公顷(2700亩)。

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难度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农村的重要资产,但只能由村集体企业使用,或者与其他企业合作联营,允许以土地作价入股,但不允许直接出售,这大大影响了这类土地价值的实现。

盘活农民宅基地资产难度大。农民宅基地是农民的重要资产,盘活农村宅基地资产将会大大提升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但土地法规定,宅基地所有权归属于村集体,只能在本村成员之间进行买卖,影响了农民财产的价值实现。农村宅基地资产化受阻后,农住房的资产化难度也随之增大,农村信用社也继续扮演农村资金抽水机的作用,即主要起到将农村资金转移到城市地区建设的作用。

第三,城乡融合体制机制问题亟待创新性解决方案。

城乡融合是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基础上提出来的新要求,其本质是打破城乡分割,促进城乡有机互动发展,促进农村共享我国城镇化发展成果。但是,如扩权强镇、乡村行政管理、乡村社会治理、乡村社会保障体系、乡村人才引进、资金投放等体制机制等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严重束缚了乡村振兴的活力和动力。

加快推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建议

未来,要如期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必须按照十九大报告指明的方向,遵循客观规律,培养造就新“三农”人才队伍,加快农业农村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第一,促进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培养新 “三农”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战略以人民为中心,农村地区工作和生活的人民的福祉是乡村振兴的本质目的所在。适当促进农民从农村地区顺利迁出,不能以大城市病为借口,有意阻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懂经营有爱心的农业大户和致富能手。培养造就现代化农业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将小农户有效组织起来,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和联合化市场运作,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生产率和发展效益。按照“一懂两爱”的标准培养造就新时代“三农”人才队伍。

第二,从生产方式转变入手,化解农村现代化转变问题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前提。鼓励推广农业规模化、工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运作模式。促进农业和相关产业在原料、技术、项目、业态等方面全面融合。从农业加工、科技、保险、中介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将农业经济与地三产产业深度融合,将农业经济变成体验经济和服务经济。

在不改变集体所有制和土地国有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产化。农村发展的关键,除了把城市的先进要素和资源注入到农村,还要盘活农村的资产资源,使农村发展有第一桶金,农民发展有第一笔财产性收入。尽快推广国务院开展的232个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和59个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经验,推广原国土资源部开展的33 个农村宅基地入市试点经验,并适当引入社会资本推动农村“三块地”的资产化、证券化,提升农民信用贷款的征信力。

第三,加强基层管理组织保障,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让一批优秀党员干部扎根农村,做好的党的基层工作。贯彻落实“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思想,早日实现从“民主管理农村”到“有效治理乡村”的新跨越。围绕乡村振兴的突出问题,在“精准脱贫”“绿水青山”“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上下功夫,巩固农业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继续为国家生态建设、粮食安全作出必要的贡献。

张晓欢.jpg

张晓欢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


作者:张晓欢

编辑:孙硕

(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10-62575309;189111239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