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起源地-中国起源地官方网站

五行知识

2016-5-16 18:01| 发布者: 起源地信息中心 |来自: 中国起源地

摘要: 水 在世界大多数民族的起源传说中,或多或少地都提到了“水”。其实在远古时代,“水”并非代表“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水”代表的是给人类带来的苦难。 中华文明发源于昆仑山。昆仑山,在12000年前为 ...




       在世界大多数民族的起源传说中,或多或少地都提到了“水”。其实在远古时代,“水”并非代表“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水”代表的是给人类带来的苦难。

        中华文明发源于昆仑山。昆仑山,在12000年前为人神共居的地方,那里有神明近百,族人近万,他们与外界鲜有往来,被后世称为天都。昆仑之名,也称混沌,是距今6300年左右才给他起的名字,有浑然一体、未曾分别的意思,是为强调以前人与神都居住天都之中,并没有有天地的分别。


     

 盘古开天辟地的背景是:距今12000年前,极地之冰消融。昆仑山中,连续降雨九十余日,大地震动,水有中出。天地昏暗,难分昼夜,灵兽鸱(chī)鴞(xiāo)口中喷火,四周皆明,众族人得以外逃。

        而开路的,为昆仑智者的贴身护卫,为纪念他,称为混沌氏,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盘古氏。众人此次离开后,再也未能重反昆仑。

        随着人们对“水”认知的加深,到了大禹治水之后,除了我们的基因中偶有的对水的恐惧外,人们开始留意到“水”的品格。中国著名经典《道德经》中,就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的语句。水也是中华文化中:“空”、“静”、“遇低而就”的来源。


        

     与水相对应的是“火”:在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中,我们遗忘了另一位牺牲者。昆仑山中燧明国曾有一鸟,名叫鸱鴞,此鸟来自万明国,那万明国,有日无月,四时为昼,那鸱鴞数千年来吸收太阳光华,无有始终。后因有人用神力挡住太阳光华,天地昏暗,数月不开,天阴地冷,极地生冰。



鸱鴞逃离万明国,欲来昆仑山中问一究竟。鸱鴞来到昆仑山,落于燧明国,是时燧明国皆为昏暗,鸱鴞啄燧木枝而生明火,该族人皆以火为尊,以鸱鴞为圣灵。后来众神离开昆仑时,鸱鴞耗尽了太阳光华,隐于昆仑之涧,后不知所终。

        这只鸟后世的名字,叫毕方,这个故事中还隐着一个故事 - 燧人氏钻木取火。众神离开昆仑山后,迁到了青海湖边、倒淌河旁、日月山下,再未能举族回迁,那座当初被毁的故地天都,被称为昆仑之墟,墟者,被毁之故都也。



火生土


        为什么火能生土呢?这其实与“中国”这个名字在关,中国(China)这个词,在英文中是“瓷器、陶器”的意思。

        因为取水不方便,最早的人们只能生活在水边。距今约9000年前,古人学会了将泥土制作成容器(用来取水)。他们发现:被太阳晒过的陶器比较容易取水,而用火烧过的陶器不但能取水,还能当作锅来使用。


被火烧过之后的土(瓷器、陶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可以距水源一定距离的地方生活了。于是古人的观念中有了火生土的概念。

        人类最早的器物崇拜过程,选择的就是用火烧制而成的陶器,称为“鼎”。



风(木)


         五行中的“木”代表的是风,代表的是风向。风是看不见的,是只能被我们感知到的,风与“木”是统一的。

        谈到五行中的“风”,不可避免地会谈到古人的迁徙。在那靠天吃饭的年月里,当一个地方不适合居住时,整族搬迁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在距今约9000年,地质灾害频发,人们不断迁徙,以寻找容身之所,而迁徙的原则就是“风向所至,皆为沃土”。



     

意思就是说,只要找到一个风停下来打旋的地方,水草肥沃、食物众多。就不再走了,

      后来智者们发现,“风向”对于土地是否适宜于人类生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于是开始测风的方向。这就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风水观念:风向所至,背山依水而居。冬至日后,日影渐短,阴短则阳生,此时太阳在位东方。此后不久,东南风起,风生草木,其色青苍,有类草木…



土生金


       五行中的“金”最初并非指金属,而是代指“战争、伤杀”。

      古代各个部落对于代表权势和地位的“鼎”(土)的争夺,直接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第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始于6300年前,九黎之族与神农之族在敷水镇(陕西省华阴市)横上村爆发了一场持续两天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约有近二百七十人被杀,其中包括妇女,占双方参战人数的八分之一。



     

之后的一千多年间,九黎之族与神农、轩辕、风姓氏族的战争不断升级,规模最大的当数浊陆(发生山西省芮城县西南一个叫风陵渡的地方)之战,这场战争的结果,导致了轩辕氏族的兴起,九黎之族失去了他们的家园,开始了流离失所的生活。


编辑:孙硕

相关分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