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起源地-中国起源地官方网站

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魏鹏举:从起源地文化中找到商业文明,找到中国式经济崛起的那份文 ...

2018-6-10 22:33| 发布者: 起源地信息中心 |来自: 中国起源地

摘要: 探寻中华起源,增强文化自信。2017年12月18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起源地文化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中,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发表主旨演讲。



探寻中华起源,增强文化自信。2017年12月18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起源地文化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中,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发表主旨演讲。以下内容为魏鹏举院长主旨演讲内容整理。


全文如下:






中华文化的商业文明渊源


今天,谈一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商业文明这样一个话题,我们一般谈中国文化的农耕文明,这好像已经根深蒂固了。中国农业文明,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整个文化体系都是一个农耕文明体系,直到今天传统文化和商业。今天谈中华文化的渊源具体到了一个特别具体的事情就是起源地的挖掘,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有感于此,包括有感于我们对中国文化整体的认知的一些判断与我个人的感触,我想谈这么一个话题,中华文化的商业文明渊源。

    

中国文化从来都不是小农文明,中国文化一开始如果所有人类生活的起点是基于土地和劳动力这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话,这没有问题的,可能全部都是这样。当人类的生产力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商业的发展往往是最自然的事情,而且有了商业的发展。社会财富有了融通,人类社会之间有了沟通,物质财富的融通和人类社会的沟通形成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

   


有商业发展的地方视为美德起源的地方


孟德斯鸠有一句话,学经济的人都会记得很清楚,他说:“哪里有商业哪里就有美德。他把有商业的地方视为美德起源的地方,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人类早期,残酷的战争是一个常态,为了抢夺资源,为了谋得某种权力但是一旦有了商业就意味着这个地方是和平的,这个地方是有保障的,这个地方是有诚信的,不然不会有商业。到了商代我们商业文明就已经很发达了,中国是全世界文明源流最悠久也是最稳定的一个人类共同体。直到今天已经不仅中国人而且全世界人都越来越承认的一个基本事实。之所以如此,我们夏商周时期,至少到了商,因为夏从考古的角度已经很难得到特别充分的证据了。但是商代是有非常充分的考古,甚至一定的文献记载。商代的商业文明就已经发达,商人商业,中国汉语里和商代是有关系的。


到了周朝的时候,由于周的主要的力量是源于西北早期的游牧民族。所以,它发展起来以后,还是由于战争的原因,对于商人是有歧视的。因此,在战国策里大量的典故都是对于商人的贬低、讽刺。郑是商的后裔,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是商的后裔。但是即便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所谓的周王朝时期,商业文明同样非常发达,因为那个时候中国总体社会稳定。另外,这是各个地方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频繁的时刻,就拿孔子周游列国,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孔子是没办法周游列国的。就像后来战争敌对的时候那种状态,人们是无法沟通的,而且财富、资源也无法真正的流通和融通。孔子的弟子里许许多多的都是商人。所以,孔子的思想里并没有对商业真正的贬低。后来我们老百姓一句话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就是对财富的追求是很正常的。有一点,对财富的追求要和美德配合在一起。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在这一点上大家是一致的。



中华文化不是宿命的小农文化


什么时候我们的文化成了小农文化,这个判断是到了秦始皇,法家思想主导。法家思想对国家治理的基本理念就是自上而下的绝对控制,这种绝对控制一定会要求这个社会是固定的,而不是流动的,因为一旦流动,社会财富就会自然形成。中央集权就会受到挑战。所以,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国家之后,第一个事情就是把天下的有钱人和它的财富分离。所以,中国当秦始皇式的基于法家思想的皇权大一统专制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之后,中国的商业之殇就开始了。中国历来发展当中我们商业从来都是不绝如缕的,但是从专制统治的角度看,一旦到市民社会,逐渐有一定力量以后,专制力量一定会出手,一定会抑制商业,重农抑商在这样一种政治诉求中逐渐变成了一种文化常识。


   不要认为我们中华文化就是一个宿命的小农文化,如果是如此的话,1978年中国的政策稍微有点开放。中国人稍微沐浴一点阳光,中国的商业文明就勃然而兴,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我们注定就是一个农民,为什么中国的商业可以做到全世界?而且我们的商业之兴和全球任何一个民族相比都不差分毫。所以,这是我们要反思的一点。

   


我们要从起源地文化中找到商业文明,找到中国式经济崛起的那份文化自信


我们要从起源地文化中找到商业文明,找到中国式的经济崛起的那份文化自信,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宏观的话题。再具体到一个微观的点上,比如说关公膜拜。我是山西人,我想谈谈这个源,全球的华人如果膜拜最为广泛的不是孔子而是关羽,不仅中国大陆,全球都是如此。关羽何德何能?直到今天被全球华人普遍膜拜,文化意义上他不是精英,战争意义上他也不是一个武力超常的常胜将军,其实他是一个失败的将军,但是对他的膜拜覆盖了全球。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再去追根溯源的地方。关公让中国人膜拜的绝不是大的勇武,而是他身上的诚信,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品质。所以,这也是我们需要追根溯源的地方。我们要追的不是一个习以为常的源,我们要追的是中华文明的根,我们要追的是那个可以让中华文化自信真正发自内在的价值观,那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中华文明之源的传承和发展要怎么去做,我觉得不仅我们要从价值意义上礼赞源头的文化。个人觉得特别重要的还是要和社会民生结合在一起,要把文化和社会和经济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方式来发展可能是更合适的。也回到文化之源真正有活水源头之文化,也就是变成真正活的文化,有生命力的文化,可以持续发展长期走下去的文化。对于关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深知有一个想法,我们应该建立关公商学院。在这样一个新时代,真正的从中华文明的源头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以及它长期的生命力,而不是简单的再去搬西方的那些经济学家的旧课本。这个源头我们本来就有。



建议建立关公信托、关公商学院,做产权化的开发


还有一方面,我觉得我们除了文化旅游开发的这样一个模式以外,还可以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我想今天还有很多有识之士做一些探索,就关公文化它的传承和发展我有一个可能倒叙的建议,首先我建议做精准化开发。所谓精准化,因为关公膜拜的核心价值是信用,而现代金融的核心也是信用。应该做一个关公信托,把全球对于关公文化有膜拜的或者对关公文化寄予希望的人的那些资源和资金汇集成一个池子变成一个信托。而且这个信托不仅是基于现在的法律,基于一般的金融规范,同时更基于同样的信仰,源头关公文化的信仰。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更合适?因为资金的整合相对而言比我们做实体的旅游产业的开发其实更容易,而且相对而言,它的机会成本更低。这是第一个可以倒着来做金融,做一个关公信托。

    

第二,再把它做品牌化,和我们今天的主题密切相关,真的形成类似于关公膜拜,关公商学院的学习机制等等。这是一个品牌大的建设。第三是做产权化的开发,围绕着这种文化传承我们要把它资产化,进一步产权化,也就是要做一些知识产权的开发和注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IP。现在起源地文化从知识产权来看也是一类知识产权,只有我们从知识产权的高度做开发,做保护,这条路才能走得更长,更稳。最后一点是融合化,要和旅游,和现代生活,和现代经济的发展真正融合在一起,文化归根结底是人化,人化更为重要的是要活化。



编   辑 | 唐   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