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起源地-中国起源地官方网站

罗杨:翁丁重建可以缓行

2021-3-15 17:59| 发布者: 起源地信息中心

摘要: 前不久,一场大火让“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老寨化为灰烬。这是一个经历了四百多年雨雪风霜而能留存至今古寨,却没幸免于今天的一场大火。翁丁老寨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民族乡,是中国唯一完整保 ...

前不久,一场大火让“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老寨化为灰烬。这是一个经历了四百多年雨雪风霜而能留存至今古寨,却没幸免于今天的一场大火。

翁丁老寨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民族乡,是中国唯一完整保存了原始风貌的佤族部落。翁丁老寨被火烧一事在网络迅速发酵,引发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惋惜,同时更是引起专家学者的关切呼吁和学术见解。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古村落研究专家罗杨。罗杨现为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中国西促会副会长。

对于翁丁的这场火灾罗杨似乎有着一种莫名的痛楚,他对翁丁更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他说:佤族就是那个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可爱民族,翁丁就是那个飞出了《阿瓦人民唱新歌的》神奇地方。这些年罗杨调查走访过的古村落不计其数,但翁丁是他印象最深的一个,他和那里的头人、寨主聊过天,和“摩巴”有过交谈(“摩巴”是佤族传统宗教生活的最高权威,是原始宗教活动的组织者、主持者,是佤族社会的智者,传统文化的保存者和传承人)。他对翁丁的印象就是处处有文化,哪怕是一棵树,一块石头,如果你去寻根溯源的话都能挖出一个神奇的传说。他还推荐过很多人去翁丁考察。而这次失火后他才知道翁丁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因此更令人心痛。翁丁是文物保护单位,他说:文物的最主要特性之一就是“不可再生性”。“烧掉了就再也没有了”罗杨说。

关于这次失火的原因?罗杨说:这要等待当地正在进行的调查结果。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都是不当的旅游开发惹的祸,都是人村分离所造成的后果”。他说记得8年前到翁丁时,接待的同志和他说,以后翁丁的保护模式将变为晚上村民到新村居住,白天到古寨“上班”的方式。并说现在大部分向往当代生活的年轻人已在新村生活,而只有一些老人已习惯了竹楼的传统生活方式而留在了老寨,更重要的是,他们还相信祖宅有着神灵的护佑。罗杨说他当时对此提出过疑问,希望能够找到一种保护与发展的两全之策。本来村民与村落是一种共生关系,村落是人的生存之本,村民是村落的守护人,文化是村与人共生的根。现在人与村两者分开了,失火初期大多数村民都不在场,再赶来已经为时已晚。这反映了这些年来,我们在古村落保护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重物质轻人文,村落遗产和其他遗产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有机结合体,冯骥才先生把它称作“另类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反思的就是,如何在保护古村落民居建筑历史风貌和肌理的同时,也要 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既保护住原有的历史风貌,又能够让人在古老的村落中生活,让村民的生活即“原汁原味儿又有滋有味儿”,当然这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从这次火灾中我们应当得到什么启示?罗杨说:这次火灾启示我们,在保护古村落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到,在保护传统民居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保护好村落赖以生存的“生态链”。保护与发展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比如,古村落的生产方式要改变,但绿水青山的乡愁不应该被改变;古村落的生活方式会变,但小桥流水人家的乡土格局不应被改变。;古村落的生存环境要变,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民间生存智慧不应改变;古村落中落后的文化习俗要改变,但闪烁着人文精神光芒的中华美德不应该被改变……,要特别关注到原住民的生产和生活,改变以往的重物质载体,轻文化传承,改变商业开发行为大于保护措施的种种现象。在旅游开发中也应杜绝那些把民间智慧简化为风水秘籍,把本来一年一度的民俗节庆变成一天一场的表演,把富有深意的宗教仪式变成热闹的礼仪展示等等,使民俗文化舞台化,宗教仪式表演化的倾向。

关于如何尽快重建翁丁新寨?罗杨说,“如果新建一个没有历史包浆的翁丁新寨,或许不如保留住一处给我们带来美丽痛楚的老寨遗址更有价值。”他说,是“文物”,就应该尊重她被损毁时的历史原初性,崭新的美取代不了残缺沧桑之美的功能,没有文物的DNA时间再长也不会变成真文物,断壁残垣或瓦砾堆也能展现出永恒之美。至于当地佤族人民的生活家园,其实政府早在老村附近修建了翁丁新村。大部分村民已经搬入新村,只是还有少部分村民不愿意搬出来。翁丁新村道路宽畅,整洁。一排排住房漂亮而有民族特色,设施齐备,方便非常翁丁村民的生活,新村“让翁丁村民过上了翻天覆地焕然一新的新生活。”当然,在老人的心里,新村缺少了老村的神性。

关于古村落,特别是像翁丁这样的茅草屋今后怎样防火?罗杨说:一是汲取学习古人的乡村智慧;二是采用现代科学的办法。比如翁丁虽然是茅草房,但是400年来基本没有火灾发生,其一是聪明智慧的佤族人民在房屋上都安装有装满水的竹筒,可备灭火之用。二是老寨中过去的风俗是每天傍晚都会轮流有人值班,在寨子里检查一圈儿是否有火灾隐患,如果有火灾发生大家会齐心协力及时扑灭。在日本也有很多茅草屋的村落,采取的是埋地下管线的喷淋灭火方法,堪为现代灭火设施,也可以学习借鉴。

最后,罗杨希望,翁丁老寨应建成一处露天的遗址博物馆。目前保留下的四五幢茅草屋可以保留下来,仍有人在此生活居住。把原址这里建设成为一处佤族人民神圣的祭祀圣地及瞻仰场所。即使要在原址复建新寨,罗杨也希望能等一等,不必仓促而为。当然,翁丁的未来向何处去?最终还是要尊重和取决于翁丁人的意愿。

作者:罗杨

文化学者、博士生导师。

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中国文联第八、九届主席团委员

中国西促会副会长

中国民协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顾问、智库专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中直分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曾任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中国传统文化速读丛书》《警世格言.传统文化名言》《中国历代帝王陵》《守望乡愁》《守望中国节》《守望古村落》《罗杨书法作品集》《罗杨摄影作品集》等。

(声明: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10-62575309;18911123926)

返回顶部